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2007-2008福建企业上市情况盘点暨金融危机下企业上市新途径/林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9:23:34  浏览:84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07-2008福建企业上市情况盘点暨金融危机下企业上市新途径

林涛


一、 2007-2008福建企业上市情况一览表
企业 地区 行业 上市地 上市时间 融资额 发行费用 发行价 首日收盘价 目前股价 及市值 实际控制人 发行PEF F
一、境内上市(共9家)
安妮股份 厦门 纸制品 深圳中小板 08.05.16 2.73亿元 2231万元
(8.2%) 10.91元 18.00元 8.97元,
8.97亿元 林旭曦、张杰夫妇(64.61%) 29.98
合兴包装 厦门 纸制品 深圳中小板 08.05.08 2.54亿元 1971万元
(7.8%) 10.15元 17.00元 9.30元,
9.30亿元 许晓光家族(67.3%) 29.85
新华都 厦门/福州 零售百货 深圳中小板 08.07.31 3.22亿元 1869万元
(5.8%) 12.00元 31.31元 17.78元,
19.02亿元 陈发树家族(陈发树个人40.76%) 27.91
梅花伞 泉州 其他纤维制品 深圳中小板 07.09.25 1.19亿元 1287万元
(10.8%) 5.68元 17.00元 6.34元,
5.26亿元 王安邦家族
(51.53%) 29.89
兴业银行 福州 银行 上交所 07.02.05 160亿元 2.74亿元
(1.7%) 15.98元 22.18元 15.23元,
761.50亿元 福建省财政厅(20.4%) 32.50
福晶科技 福州 电子元器件 深圳中小板 08.03.19 3.7亿元 2264万元
(6.1%) 7.79元 20.80元 6.36元,
12.08亿元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53%) 29.96
鸿博股份 福州 印刷 深圳中小板 08.05.08 2.78亿元 1768万元
(6.4%) 13.88元 23.24元 9.43元,
7.54亿元 尤丽娟家族
(70.51%) 23.53
紫金矿业F F 龙岩 贵金属矿采选 上交所 08.04.25 99.82亿元 1.75亿元
(1.8%) 7.13元 13.92元 4.54元,
约626亿元(含H股) 闽西兴杭国有资产投资公司(28.96%) 40.69
三钢闽光 三明 黑色金属冶炼 深圳中小板
07.01.26 6亿元
2610万元
(4.4%) 6.00元
10.54元 6.36元,
34.03亿元 福建三钢集团(73.87%) 10.34

企业 地区 行业 上市地 上市时间 融资额F F 发行费用 发行价 首日收盘价 目前股价及市值 实际控制人 发行PE


二、境外上市(共21家)

东南融通
LFT 厦门 软件 美国纽交所 07.10.24 1.49亿美元 1317万美元(8.8%) 17.50美元 29.73
美元 14.46美元,
7.31亿美元 贾晓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旅游条例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旅游条例

(2006年7月28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旅游规划,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和旅游监督管理以及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发展旅游业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旅游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五条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服务、指导、协调作用,维护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计划,结合旅游特色,加强对城市形象和旅游区(点)的宣传。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第八条具有旅游业发展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点)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第九条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点)规划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环境资源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逐步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公益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价,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和待开发的旅游建设项目库。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设施作出一体化规划。

  开发旅游资源,新建、改建、扩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评价。相关部门审批旅游建设项目,应当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利用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性建筑和其他人文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应当保护文物古迹,保持民族特色、历史风貌和自然风貌。

  重点旅游城镇的新区规划和旧区改造,应当统筹规划旅游功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可以依法转让。经营权转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

  第十五条鼓励境内外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投资旅游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鼓励本省旅游经营者加强与省外旅游经营者的联系与合作。省外旅行社可以组织旅游团队来本省进行旅游活动。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公共客运规划、安排公共客运线路和设置站点,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第十七条交通部门对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用于旅游客运的车辆,在淡季允许按月办理临时报停运营,报停期间免收有关规费。

  第十八条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或调整旅游景区(点)门票价格时,应当建立价格协调制度,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必要时进行价格听证,并在执行前六个月向社会公布。

  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制度。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开展旅游调查与分析,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实现区域间的旅游信息共享。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确立不同时期旅游活动的重点和主题,组织协调旅游经营者进行促销活动。

  鼓励旅游经营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创建旅游品牌。

  第二十一条鼓励利用境内外有关专业会议、博览交易、经贸洽谈、科技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优化整合本行政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丰富旅游者的游览活动。

  鼓励旅游经营者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开发旅游节庆产品。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考察、来访接待、举办会议和展览等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食宿、会务等事项。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旅游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三章旅游经营者与从业人员第二十五条从事旅游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注册,取得经营许可证。

  从事漂流、攀岩、狩猎、探险、蹦极等特殊项目的旅游经营活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旅行社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管理使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旅游经营者进行没有合法依据的检查、收费、处罚,不得强迫旅游经营者提供无偿服务。

  第二十八条旅游经营者组织旅游活动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宗教活动场所旅游,不得干扰合法的宗教活动

  第二十九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度,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门人员,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制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旅游安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实行游客流量控制。

  第三十一条旅游经营者从事索道、缆车、游船、汽艇等特种营运,其设施、设备必须经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和营运,监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

  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对特种营运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安全运转,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消除。

  第三十二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对可能影响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场所和旅游项目应当向旅游者事先告知和明确警示,并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划定警戒范围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并向旅游、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三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管理规定,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卫生设施、设备。

  第三十四条旅行社与旅游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签订的合同可以参照旅游主管部门推荐的合同示范文本;旅游者要求补充文本外条款的,旅行社应与旅游者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载明。

旅游活动中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时,导游人员在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线路,并且应立即报告旅行社。由此减少服务项目或者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退还相应的服务费用。
第三十五条旅行社将已经订立旅游合同的旅游者转给其他旅游经营者接待的,须征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旅游者不同意的,应返还旅游者预付的旅游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予以赔偿。

  旅行社与其他旅游经营者在转接待时,应订立委托接待合同。受委托的旅游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三十六条旅行社违约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旅游经营者原因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者可以向旅行社提出赔偿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其他旅游经营者追偿。

  在旅游景区(点)中,因旅游景区(点)经营者的原因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其他相关旅游经营者的原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者可以向旅游景区(点)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旅游景区(点)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旅游经营者追偿。

  第三十七条旅游从业人员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和岗位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导游人员应当取得导游资格证,禁止无导游证的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应当经旅行社或者旅游景区(点)委派,持证上岗。

  第三十八条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擅自使用其他旅游经营者的名称经营旅游业务;

  (二)制作虚假旅游信息,向旅游者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

  (三)炒卖客房和旅游运输票证,强行滞留旅游团队,在旅途中甩团、甩客;

  (四)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擅自变更接待计划;

  (五)旅游从业人员私自组织接待旅游团队;

  (六)以零团费、负团费等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旅游产品;

  (七)超出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旅游业务;

  (八)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强行向旅游者收取费用;

  (九)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十)向旅游者兜售物品,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十一)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四章旅游者权利与义务第三十九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享有下列权利:(一)知悉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真实情况;(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服务项目和方式;(三)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或者惯例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四)拒绝强制交易行为和合同约定以外的收费服务;(五)人身、财产安全获得保障;

  (六)人格尊严、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

  (七)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条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

  (三)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

  (四)遵守安全和卫生管理规定;(五)履行旅游合同所约定的义务。第四十一条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按下列方式处理或解决:

  (一)双方协商;(二)向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侵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工商、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投诉;

  (三)旅游合同中有仲裁约定的,按程序申请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五章旅游监督与管理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依法对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经营活动和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和协调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旅游、价格、公安、交通、林业、工商、卫生、文化、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负责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旅游救援体系,制定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预案,并协调实施。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四十五条旅游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上报旅游统计报表和其他信息,接受旅游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公布投诉机构和投诉电话,受理旅游者的投诉。

  对旅游者的投诉,符合受理条件的,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告知投诉者;对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并告知投诉者;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

  第四十七条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行社、饭店、餐馆(酒楼)、车船公司、景区(点)、经营贵重旅游商品的商店等旅游单位应当实行标准化管理。

  旅游服务单位按照自愿原则向评定机构申请质量等级评定。

  经评定的旅游服务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按照服务质量等级提供服务。未评定服务质量等级的,不得使用服务质量等级称谓和标志。

  第四十八条旅游景区(点)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游览范围作出明确界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能拍照摄影的景点,应当在显著位置作出明确标志。

  第四十九条在旅游景区(点)内从事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活动,应取得旅游景区(点)管理机构同意,并接受统一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有关法律、法规有罚款规定的,罚款幅度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造成旅游者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整顿或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分。受到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处分的,该旅行社的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三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天至30天,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导游证。

  第五十七条旅游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五十八条本条例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2000年1月14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市府办发〔2006〕91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规定》已经2006年8月19日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十九日


六盘水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规定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第10号令)、《卫生部关于印发〈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260号)、《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共餐饮具采取自行消毒和集中式消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从事餐饮业、公共餐饮具消毒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监督管理。经贸、环保、工商、城管、旅游、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公共餐饮具的卫生监督管理。

消 毒 管 理

第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共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消毒,未经消毒不得使用。不具备公共餐饮具自行消毒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使用经过集中消毒的公共餐饮具。
第六条 餐饮业使用的公共餐饮具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采购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须向经销商或厂家索取检验合格证明,不能提供检验合格证明的视为不合格产品。
第七条 公共餐饮具自行消毒应当具备以下卫生要求:
(一)环境卫生、水源充足,污水处理符合环保、环卫要求;
(二)设备、设施和工艺流程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消毒设备的消毒能力应能满足自身每天餐饮具用量;
(三)有专用的餐饮具洗涤、清洗、消毒池和保洁箱(柜);
(四)消毒场所地面、墙面防水、防潮,易于清洗;
(五)洗涤、消毒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按要求存放;
(六)生产经营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七)有专、兼职消毒员和卫生管理人员,消毒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健全;
(八)清洗、消毒的专用场所大于6平方米。
第八条 公共餐饮具集中消毒除具备第七条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消毒餐饮具应有明显标识,标明消毒时间和有效期;
(二)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及专门运输工具;
(三)有专门的卫生检验室和符合条件的检验人员,能够开展日常卫生检验和监测;
(四)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业务用房。
第九条 公共餐饮具自行消毒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经营地点醒目处悬挂“公共餐饮具自行消毒户”标识。使用集中消毒公共餐饮具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经营地点醒目处悬挂“公共餐饮具集中消毒使用户”标识。标识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样式和规格,由具体从事公共餐饮具消毒的单位和个人制作使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管。

卫 生 监 督

第十条 从事餐饮业、公共餐饮具消毒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剂、消毒剂;
(二)重复使用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
(三)使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袋、保鲜袋(膜);
(四)已消毒的餐饮具无保洁设施;
(五)不悬挂标识或者伪造标识。
第十一条 从事公共餐饮具集中式消毒的单位,应当向使用其餐饮具的单位提供卫生部门抽检出具的检验合格证 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抽检,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 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抽样检验,需要向公共餐饮具消毒、使用的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索取资料、提取样品时,单位或个人应当接受检查,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卫生监督人员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下列事项进行检查:
(一)卫生许可证;
(二)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
(三)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四)环境卫生状况;
(五)公共餐饮具消毒、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情况;
(六)洗涤剂、消毒剂、食品袋或保鲜袋(膜)的卫生质量,存放和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十五条 餐饮业和从事公共餐饮具消毒活动的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必须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