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湖北省民兵预备役建设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4:08:57  浏览:81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民兵预备役建设若干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民兵预备役建设若干规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民兵、预备役工作,应贯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指导思想;遵循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坚持贯彻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坚持劳武结合,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民兵工作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执行组
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标准。
第三条 全省民兵、预备役工作,在上级军事机关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省军区主管。
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以下简称军事机关),负责本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
第四条 乡(镇)和城市街道人民武装部,是国防体制的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当地军事机关领导下,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支持的领导原则。凡职工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应设立人民武装部;职工人数达到符合组建民兵条件的,应建立民兵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武装部和民兵组织的变更
,应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设有人民武装部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由所在地军事机关领导、管理;未设立人民武装部但建有民兵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由所在地的乡(镇)、街道人民武装部领导、管理。
农村应以村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民兵组织。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把战争动员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动员体制,拟制动员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战时有效地实施动员。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并组织、监督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各项任务,协调解决民兵、预备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条 军事机关应贯彻执行有关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民兵、预备役建设规划、标准和落实措施;指导、检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组织建设、政治工作、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管理和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加强所属人民武装部的建设和管理;掌握战争动员
潜力,拟制战时兵员动员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担负战备执勤任务,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守护重要目标;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完成新兵征集任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
务,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战时组织实施兵员动员,指挥民兵、预备役人员配合部队作战和单独作战,担负战场勤务,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织;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完成民兵、预备役人员军事训练任务;搞好所配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解决自行安排民兵训练所需经费;安排民兵
、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所需时间;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领导、支持和督促本单位人民武装部及所属其他单位,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兵役工作和战时动员工作任务。
第九条 乡(镇)、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武装部,具体负责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组织建设、政治教育、武器装备管理、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落实参训人员,加强对民兵干部的管理教育;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完成战备、治安执勤和抢
险救灾等任务,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劳养武活动;战时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军参战。
第十条 地方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支持、协助军事机关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

第三章 干部队伍建设
第十一条 人民武装干部和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的管理,实行双重领导、系统管理的原则。
人民武装干部和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的考核、选配、教育、培训和调整交流工作,由军事机关和地方有关部门共同负责。
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的考核、选配、教育、培训、奖惩、任免等材料,应纳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 人民武装干部的选配,应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挑选思想好、身体健康、热爱武装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的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以及其他适合做武装工作的人员担任。地方招聘干部,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每年在招干指标中安排适量员额,用于人民武装干部的补缺和更新。
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主要从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军官、士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中选配。选配条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人民武装干部的调整、交流、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军事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对调出人民武装系统的干部,应妥善安排;对拟调入的干部,必须坚持条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乡(镇)人民武装干部的任免,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提名,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下达命令公布。未经上级军事机关批准,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安排人民武装干部改做其他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人民武装干部的任免,由本单位和当地军事机关共同考核,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人民武装干部和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的业务培训,由军事机关负责;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由地方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第十五条 人民武装干部的工资、补贴、岗位津贴和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在有评审权的企业、事业单位,由其自主评定;没有评审权的企业、事业单位,由当地人事部门评定。
有条件的地方,对预备役部队预任干部可适当发给补贴。
第十六条 乡(镇)、村(组)的民兵干部,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和管理。
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连以上正职干部,由本单位负责人兼任。

第四章 基本设施建设
第十七条 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部队的办公、生活、战备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规划,分期建设,加强管理。
第十八条 县(市、区)应按照有关规定建设民兵训练基地,其建设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资助和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第十九条 县(市、区)和其它配有民兵武器装备的单位,应按照《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修建武器库(室),完善报警、消防等安全设施,配齐看管人员。
民兵武器库(室)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管理,确保武器装备安全。
民兵武器装备的修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团的营院、训练基地、仓库等基本设施,属于军事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团的营院调整、土地转让,应报经上级军事机关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批准手续。

第五章 以劳养武活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武装部门、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应根据本地实际,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或提供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项目,开展以劳养武活动。
第二十二条 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应坚持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劳武并重、讲究效益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
第二十三条 以劳养武企业的从业人员,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主,也可吸收军烈属和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以劳养武企业的干部选配、聘用和职工招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以劳养武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以劳养武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
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以劳养武企业(项目)的收益分配,应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税后利润,除企业留作公积金、公益金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外,主要用于民兵、预备役建设。
第二十六条 对以劳养武企业(项目),工商、公安、卫生、城建等部门应在办理证照方面给予照顾;财政、物价、税收及有关部门在收费和税收方面,可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管理权限范围内酌情减免。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非法改变以劳养武企业(项目)的性质和隶属关系。
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向以劳养武企业(项目)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二十八条 民兵事业费是保障民兵建设的专项经费,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门,应按照《条例》和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 民兵担负维护社会治安、守护重要目标等勤务的报酬或者补助,由使用单位支付。
第三十条 农村民兵训练费用按照国务院和省的有关规定,从农村“三提留、五统筹”所获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一条 城镇的民兵训练经费,按照国防义务共担、经费均衡负担的原则解决;
(一)企业应列支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财务管理计划,计入管理费用。建有民兵组织的单位自行使用;按规定应建而没有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由上一级军事机关调剂使用。
(二)财政给予适应补助。
(三)以劳养武收入。
(四)其他合法来源。
第三十二条 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民兵干部、预任干部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的报酬,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三条 对在民兵、预备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民兵、民兵组织、人民武装干部和预备役部队官兵,按照国家规定的奖励项目和批准权限,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给予奖励。
第三十四条 公民违反《条例》和本规定,拒绝参加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拒绝、逃避军事训练和执行任务,经教育不改者,由人民武装部门提请民兵、预备役人员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提请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给予500元以下罚款,并强制履行兵役义务。
罚款收入应按《湖北省罚没收入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条例》和本规定,拒绝建立或擅自撤销民兵、预备役组织和武装机构,拒绝完成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拒绝履行国防义务的单位,由当地军事机关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给予批评或行政处罚;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依照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应用中的有关问题,由湖北省军区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1月1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防范学校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一)在校园内开设食堂、餐饮店等(以下统称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餐饮服务活动;

(二)在校园内开设食品超市、商店等(以下统称食品销售单位)从事食品流通活动;

(三)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简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简称食品经营)企业向学校配送食品、营养餐等活动。

第三条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费用应当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主要用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食品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及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费用。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五条 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食品安全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承担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第六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自查自纠机制,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考核;

(二)制定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配合有关监管部门和机构开展调查工作;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培训档案及采购票证档案等;

(四)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食品摊贩在校园内兜售食品,严禁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饲养猫、狗等牲畜,严禁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生产经营工作场所;

(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将餐饮服务单位岗位责任、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和食品及原料进货渠道、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情况在用餐场所公示,将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进货渠道等情况在经营场所公示,接受学校师生员工监督;

(六)组织开展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开设食品安全课程,正确引导学生消费安全食品,教育学生不买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不洁、过期、变质和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七)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上岗前及在职培训,并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训;

(八)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学校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对本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各项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本校餐饮服务和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储存、加工制作和销售等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制止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

(二)每日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腹泻、发热、咳嗽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将其暂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

(三)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本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四)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职责。

第三章 基础设施

第八条 学校食品经营场所选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及有毒有害场所25米以上,与个人生活区严格分开,并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第九条 学校食品经营场所应有相对独立的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场所,且布局合理。

第十条 学校食品经营场所墙壁(含天花板)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热、防潮、无毒等特性,表面平整无裂缝,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备餐间应到顶)。地面以防滑、防压、不渗水、易清洗材料铺设,食品原料加工和烹饪场地地面应具有1-2%的坡度。

第十一条 餐饮服务单位应配置以下设施:

(一)食品原料储存、加工制作、备餐等场所应当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建有有效的防鼠、防蝇设施;

(二)原料初加工场地应分别设有蔬菜、水产品、禽肉类等食品清洗池、切配加工操作台,并有明显标志;

(三)烹饪加工场地应当设有烹饪时放置生食品(包括配料)、熟制品的操作台或者货架,的灶台和蒸饭间应当安装有效的排气罩;

(四)用餐场地应设有就餐桌椅以及餐具存放和洗刷、洗手等设施,就餐出入口应有防蝇设施;

(五)餐具、拥工具清洗消毒场地应配备专用清洗池和保洁柜,采用化学消毒的,须设置三个以上的水池;

(六)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存放应配备带盖专用容器,容器应具有防渗漏、防破裂、易清洗等特性。

第十二条 食品销售单位应配置以下设施:

(一)食品储存、销售场所应有通风换气、防鼠、防蝇等设施;

(二)食品销售场所应配备足量的陈列设施,并布局合理,需冷藏销售的食品应配备足量的冰箱(柜);

(三)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照食品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要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和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被消费者直接触及。

第十三条 食品经营专间(包括凉菜间、备餐间、裱花间、散装熟食制品销售间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专间应为独立隔间,其入口处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不具备设置预进间条件的,应在专间内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等设施;

(二)预进间的面积应与专间操作人员数相适应,专间面积应与生产经营能力相适应;

(三)预进间内设有足够数量的供从业人员洗手、消毒用的不锈钢或陶瓷洗手消毒池、更衣柜和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水龙头,配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风干设施以及指甲剪、指甲刷,并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方法标示;

(四)专间内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备餐间除外)、专用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的,紫外线灯应按功率不小于1.5瓦/立方米设置;

(五)专间不应设置2个以上(含2个)的门,预进间与专间之间的门应设推拉门或弹簧门,窗户应为封闭式(传递食品用的除外),专间内外食品传送应为可开闭的窗口形式,窗口大小以可以通过传送食品的容器为准;

(六)凉菜间、裱花间、散装熟食销售间内应设有专用冷藏设施,配备专用工具,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还应设有净水设施;备餐间内应设有保温设施。

第十四条 食品储存场所应设有隔离地面的平台和层架,离墙30厘米以上,最底层隔离地面40厘米以上。食品及原料应按主食、副食品和调味品等分类分区域存放,各区域应相对独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第四章 食品经营

第十五条 学校食品销售单位从事食品流通活动必须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学校餐饮服务单位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六条 对学校食品经营者实行经营资格审查制度及备案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餐饮服务单位按照《长沙市中小学餐饮企业备案监督管理办法》实行备案管理,严禁学校将食堂以经济实体的形式承包给个人经营;学校食品销售单位经营模式以连锁配送经营为主,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长沙市中小学校园连锁超市服务企业备案监督管理办法》实行备案管理。

第十七条 食品进货应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帐登记制度,食品采购员必须到具备合法资质的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商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和购物凭证,建立进货台帐。大米、粮油、面粉、猪肉等大宗食品必须到大型超市和信誉度高的品牌食品经营企业采购,并相对固定食品采购单位,保证采购食品质量。

禁止采购、销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八条 食品销售单位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食品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签)标准的要求,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或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第十九条 餐饮服务单位加工餐饮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和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等食物。

餐饮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分类存放。

剩余食品冷却后必须冷藏,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供应。

第二十条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第二十一条 学校食堂、接待100人以上大型聚餐的餐饮单位必须对每餐次供应的食品进行留样,每品种、每批次应取不少于100克的样品,留置于专用留样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备查验。留样食品不得再进行加工销售。

第五章 食品从业人员

第二十二条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熟悉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三条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体检符合法定要求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于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凭医院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四条 食品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加工、销售餐饮食品、散装直接入口食品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销售食品;

(四)不得有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嚼槟榔等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第六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二十五条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时,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管理等行政部门按照《长沙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六条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学校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食品加工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管理等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患者;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二十七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管理等行政部门。

教育、卫生、食品安全管理等行政部门接到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行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督查职责,承担指导学校建立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督促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资质,完善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总务主任、食品安全管理员及食堂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对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学校餐饮服务单位及向学校配送营养餐等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负责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医疗救治,依法开展对重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第三十条 工商行政部门履行学校食品销售单位及向学校配送食品的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一条 质监技术监督部门履行学校校园内及向学校配送食品的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二条 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校园周边食品摊贩的管理,引导其进入市场或划定区域规范经营。

第三十三条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

第三十四条 教育、卫生、工商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和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报制度,重要情况应会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向当地政府或上级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食品经营活动的,由相关行政部门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导致本行政区域学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按照《食品安全法》及有关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有关要求,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责任。学校有关责任人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指学校,包括长沙地区范围内所有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中学、小学和托幼机构。

第三十八条 以简单加工学生自带粮食、蔬菜的农村学校食堂,除基础设施外,其他方面应遵照本办法规定。学校饮用水安全监管由卫生、水务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节能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节能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政办〔2010〕1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安阳市节能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一月五日



安阳市节能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安政〔2008〕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根据省政府给我市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分解下达当年的节能指标并将该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第三条市节能办公室具体负责节能考核和奖励工作。

第二章考核奖励对象和参加评奖条件

第四条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年综合能源消费在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以下称重点用能企业)。
第五条奖励对象
(一)节能工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重点用能企业。
(二)在节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六条参加评奖条件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重点用能企业应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达到“优秀”或“良好”的等次。
(二)市直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或本单位的节能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工作,成绩显著。
(三)先进个人应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重点用能企业中从事节能工作,业绩突出。

第三章评价考核程序

第七条市统计局会同市发改委于每年2月底前公布各县(市、区)、重点用能企业上年度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第八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对照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在每年2月底前完成对上年度节能目标责任的自查评分和自查报告,并报市节能办公室。同时完成对本辖区、本系统内重点用能单位上年度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工作,并评价考核结果报市节能办公室。
第九条市节能办会同市有关部门组成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小组,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上年度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工作,并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拟定奖励名单。

第四章奖励评选程序

第十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的奖励等次由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政府公布的考核结果和实际工作业绩拟定,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先进个人由市节能办公室从各单位推荐人员中拟定,报市政府批准。

第五章奖励及惩罚办法

  第十二条市政府每年从市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节能奖励。
第十三条先进集体奖项分为“年度节能工作杰出贡献奖”和“年度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名额分别为1名和2名;先进个人奖项分为 “年度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奖,奖励名额为80名。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予以安排。
第十四条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用能企业,市政府将根据《关于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规定》(安发〔2008〕11号)、《安阳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安政〔2008〕9号)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