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4:09:18  浏览:85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煤安安监字[2000]第17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04号文件的规定和有关法规要求,为适应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改革,加强煤矿矿山救护工作,现对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提出如下暂行规定:

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直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国煤矿矿山救护队及应急救援工作。未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矿山救护及应急救援工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部门负责。

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煤矿矿山救护队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制定,对煤矿企业矿山救护工作进行业务监察。

三、煤矿发生特大灾害,本企业、本地区救护能力不足时,可以跨地区、跨省区组织应急救援。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地区的应急救援,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协调;跨省区的应急救援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协调。有关矿山救护队伍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出动进行救援。

四、全国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矿务局(公司)应设立矿山救护大队。

五、没有矿山救护队的煤矿,要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与就近的救护队签定救灾协议,救护队为煤矿提供事故抢救和技术服务。没有矿山救护队又不签定救灾协议的煤矿不准生产。

六、加强对矿山救护队的管理和领导。矿山救护队的布局必须保证矿山救护队对服务矿井的辐射范围,矿山救护队距服务矿井不应超过10KM。

七、必须保证每个救护小队编制不少于9人。执行灾区作业及侦察时不得少于6人。

八、加强救护队仪器装备的管理。必须对装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救护队个人装备、仪器的完好,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作业。为外单位服务或借出仪器,必须经救护队上级主管部门同意。

九、禁止调用矿山救护队进行与救护工作无关的工作。严禁救护队私自出动进行救护服务。

十、矿山救护队要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矿山救护队员实行服役合同制。救护队员正式入队前必须按规定签定服役合同。

十一、矿山救护队要统一着装,所有值班上岗矿山救护指战员必须统一着专职消防人员服装。

十二、在进行矿井安全技术工作和抢救事故时,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救护。救护队员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

十三、矿山救护队要坚持“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原则。定期进行高温浓烟训练,救护中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单项演习训练,救护大队每年必须召集各中队进行一次综合性演习。辅助救护队每季至少组织一次演习训练。

十四、矿山救护队主管部门必须保证矿山救护工作的正常经费,按《煤矿救护规程》要求配齐矿山救护队所需技术装备,并确保矿山救护仪器、装备和矿山救护车辆的完好。对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及时维修、更换仪器、装备,造成救护队员伤亡事故的,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责任。

十五、加强对救护队指战员的技术业务及实战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战斗力。

十六、矿山救护队在执行任务中如发生伤亡事故,必须逐级进行报告,并在24小时内将简要情况报到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一个月内将事故资料正式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备案。对在抢险救灾中因工殉职的救护指战员,根据具体情况按有关规定向当地政府申请追认烈士。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旅客列车软卧管理办法

铁道部


铁路旅客列车软卧管理办法
1995年9月28日,铁道部

第一条 车站、列车凭旅客的身份证,外籍旅客凭护照,港澳台旅客凭回乡证发售软卧票。发售时,常备票在票背面、代用票在记事栏内记载证件号码。计算机发售时,在机器内和票面上记录证件号码。记录发生错误须更正时,更正的地方应加盖改站名戳记。
第二条 对重点旅客(首长、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老、弱、病、残和铁道部规定可优先购票的人员)应优先发售软卧票。
第三条 各次软卧车的17-20号铺位由旅客列车调剂发售,车站不再发售。
第四条 列车上安排软卧铺位时,应将车票上记载的证件号码与旅客出示的证件相对照,相符的予以安排,不符的不得安排。
第五条 列车上安排铺位原则上应按照票面记载的铺号安排。但如确需调整时,由列车乘务员与旅客协商,经旅客同意后调整。旅客不同意不得强行调整。
第六条 对车票记载号码与旅客出示的证件号码不相符时,列车长应编制客运记录交旅客作为到站退还软卧票价的依据。退还时核收退票费。
第七条 软卧列车员对乘坐软卧的旅客应登记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址、职业、证件号码。
第八条 对非乘坐软卧车的旅客在软卧停留时,列车员应及时予以劝阻。列车夜间运行(21:00至次日7:00)禁止在软卧车会客。
第九条 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实行,前发《关于公布〈铁路旅客列车软席卧铺管理办法〉的通知》(铁运[1987]818号)和《关于修改〈铁路旅客列车软席卧铺管理办法〉的通知》(铁运函[1992]532号)同时废止。
第十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运输局负责解释。


芜湖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法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芜湖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

芜政〔2010〕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芜湖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一月二十六日



芜湖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确保本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稳定运行,建立健全行政行为监督信息化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以下简称电子监察系统),是指政府监察部门运用网络技术,对有关行政机关行政审批受理、审核、批准行为及相应的效能情况、投诉受理等工作的监督检查活动。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具有法定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

第四条 设立市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协调会议由市监察局会同市法制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市信息办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协调推进全市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市监察局负责本市电子监察系统的综合协调、投诉受理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法制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负责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查、审批流程和环节的梳理、规范;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负责对纳入市电子监察系统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调整、日常监管及绩效考核。

市信息办要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纳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指导电子监察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其他行政机关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协同做好电子监察相关工作。

第五条 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应当遵循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公开公正、及时便民、分工协作和保障安全的原则。

属于涉密的或其他不宜于在网上公开运行的行政审批事项,经市政府批准后,可不纳入电子监察系统。

第六条 各行政审批机关应当制定本机关行政审批具体管理办法,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本机关电子监察系统的日常应用与管理工作。包括:

(一)负责行政审批业务的日常协调工作,负责处理来自电子监察系统的投诉;

(二)因法律、法规出台或修改,在行政审批事项发生变动时,负责书面报告市法制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经审核同意后,报市监察局备案;并在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之日起按照新规定调整电子监察系统设置;

(三)负责行政审批业务统一在市行政审批平台上实时办理,全面、真实、准确填报资料;

(四)已建立本单位行政审批业务系统的,要配合做好与市电子监察系统对接,确保审批相关数据实时传送;

(五)建立行政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责任制;

(六)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做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行政审批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一)未经市政府批准,行政审批项目不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

(二)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未经批准,不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的;

(三)工作人员不按电子监察系统的要求规范操作,或上传虚假审批信息的;

(四)不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行政审批事项,导致电子监察系统发出红、黄牌警告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八条 对电子监察系统发出红牌警告的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到市监察局或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说明情况。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定期汇总通报。

第九条 市辖各县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8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