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1:30:21  浏览:99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


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的通知
绵府发〔2003〕14 号


涪城、游仙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25 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人民政府对绵阳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规定,结合绵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绵阳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收购储备,是指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纳入市人民政府土地储备库管理,并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 土地收购储备应当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供应国第五条绵阳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代表市人民政府实施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工作。
  第六条 市国土资源、计划、建设、规划、财政、房产等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土地收购储备

  第七条 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和城市规划区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制定土地储备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下列国有土地应当进行储备: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无主地,包括已全征全转按建设项目供地后剩余的土地;
  (二)新增建设用地(统一征用的土地);
  (三)土地使用期限已满被依法收回的土地;
  (四)被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或依法没收的土地;
  (五)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调整出的原划拨土地;
  (六)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在出让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开发或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七)为公共利益需要或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市政府指令收购的土地;
  (八)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收购的土地或实施回购的土地以及其他需要进行储备的土地。
  第九条土地储备实行预报制度。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凡符合本办法储备条件的,用地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应提前30天报告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
  第十条 无主土地、统征土地和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直接纳入市人民政府土地储备库管理。
  第十一条 土地收购的一般程序:
  (一)申请收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符合土地收购条件的国有土地,其土地使用权人应持有关资料向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申请收购;
  (二)权属核查。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对申请人提供的土地和地上建(构)筑物的权属、面积、四至界线、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三)征询意见。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和实际调查的情况,向市规划部门征求意见,确定土地规划用途;
  (四)费用测算。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调查和征询意见结果,会同有关部门对土地估价结果进行收购费用测算。实行土地置换的,要对置换土地估价结果进行地价测算;
  (五)方案报批。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土地权属核查、费用测算的结果,提出土地收购的具体方案,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六)签订合同。土地收购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七)支付收购费用。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金额、期限和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土地收购费用。实行土地置换的,进行土地置换的差价结算;
  (八)权属变更。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的约定支付收购费用后,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向市国土资源局、房产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权属注销登记手续;
  (九)交付土地。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向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交付被收购的土地和地上建(构)筑物,被收购的土地使用权一经交付,即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库管理。
  第十二条 被收购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个人)应向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提供下列资料:
  (一)土地收购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书;
  (三)授权委托书;
  (四)营业执照;
  (五)土地使用权合法凭证;
  (六)房屋所有权合法凭证;
  (七)土地平面图和建构筑物平面图;
  (八)主管部门意见书;
  (九)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三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收购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二)土地收购费用及其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交付土地的期限和方式;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纠纷的处理。
  第十四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后,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自市国土资源局注销原《国有土地使用证》之日起予以解除。

第三章 土地储备补偿

  第十五条 征用集体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通过有偿收回、收购、置换等方式储备的土地,由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按拟储备地块原用途拟定补偿价格标准,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 下列情况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使用或者申请续期使用未获批准的;
  (二)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三)公路、铁路、机场、矿场、国营农场等用地经核准废弃的;
  (四)其他应依法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第十七条 收购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原土地使用权人按以下标准进行补偿:
  (一)以取得出让土地时缴纳土地成本费用的凭证计算补偿;
  (二)以原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缴纳的出让金总额扣除原土地使用权人已使用土地期间应付的出让金部分后予以补偿。
  第十八条 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对原土地使用权人按以下标准进行补偿:
  (一)按原取得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给予适当补偿;
  (二)按土地储备后实际售价的50%予以补偿;
  (三)下列划拨土地的补偿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按一定比例向原土地使用权人返还土地收益:
  1、因城市公共利益需要或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收回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其补偿价格按本条(一)、(二)项确定不足以弥补原土地使用权人因收回土地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影响原土地使用权人异地建设用地的;
  2、原划拨土地使用者为解困企业或破产企业需要安置职工的。
  第十九条 土地转让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的,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行使市人民政府法定的优先购买权,收购价为其原转让双方预约的转让交易价。
  第二十条 需置换的土地,根据该地块原使用性质,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价格,差额部分可以以现金或等价土地抵偿。
  第二十一条 储备土地的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按有关规定予以适当补偿。第四章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
  第二十二条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可以对收购储备的土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利用:
  (一)前期开发整理。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储备的土地实施前期开发整理,达到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等市政配套条件。
  (二)土地利用。储备土地进入供地程序前,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可以依法将储备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出租、抵押、临时改变用途。
  (三)储备土地开发整理涉及房屋拆迁的,由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负责拆迁,或者委托有拆迁资质的单位实施拆迁;成片开发需拆迁的,可委托所在地有关部门组织拆迁。
  第二十三条 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中涉及地上建筑物、附属物拆迁以及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筑物出租、抵押、临时改变用途的,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应持有关用地批准文件及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收回合同,到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审批或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公众利益。

第五章 储备土地供应

  第二十五条 储备土地供应实行年度计划管理,纳入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国土资源局应当根据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和土地市场需求情况,制订储备土地供应计划。储备土地的供应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第二十六条 供应储备土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第二十七条 市国土资源局应公布土地供应信息,公布内容包括拟供应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
  第二十八条 严格限制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除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城市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及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以协议方式供应土地外,其余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用地,必须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或网上竟价方式进行出让。
  第二十九条 储备土地的供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根据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拟定储备土地供应方案,确定拟供应土地地块,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
  (二)市国土资源局公布土地供应信息;
  (三)市国土资源局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方式确定土地受让人;
  (四)市国土资源局与土地受让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受让人缴纳土地出让金;
  (五)土地受让人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等手续。
  第三十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划拨方式使用储备土地的,由用地单位与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签订储备土地出库协议,按规定向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支付土地的储备成本,凭缴费凭证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土地登记等手续。

第六章 土地储备资金运作管理

  第三十一条 土地储备资金主要来源:
  (一)市人民政府投入启动资金;
  (二)储备土地的增值资金;
  (三)以储备土地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四)其它资金。
  第三十二条 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在银行设立专用帐户,专门用于土地收购储备费用的支付和储备土地供地后资金的归集,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三条 土地储备资金收支按收购储备土地的项目进行核算,项目之间实行盈亏互补,滚动积累土地储备资金。
  第三十四条 储备土地资金运作受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的监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符合收购条件,土地使用权人不申请收购或拒绝收购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符合收购条件、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进行土地收购而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附属物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
  第三十七条 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偿费用的,原土地使用权人有权解除收购合同。
  第三十八条 原土地使用权人未公室未按本办法规定支付土地收购补按本办法规定交付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或者在交付土地的同时擅自处理其地上建筑物的,市土地统征储备办公室有权要求原土地使用权人纠正并继续履行合同。
  第三十九条 土地储备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国家、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由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绵阳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菏政办发〔2010〕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8个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
制度等八个制度的通知
(菏政办发〔2010〕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8个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菏泽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依法应当公开政府信息的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指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应当采取有效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主动及时地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文件;
  (二)政府及其各部门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政府及各部门统计信息;
  (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办理情况; 
  (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十)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第六条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形式。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应当及时利用以下一种或者多种形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信息公开栏、政府网站、政府公报;
  (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 
  (三)政府新闻发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听证会等会议形式;
(四)各级各类档案馆(室)以及行政机关设立的查阅服务室(点)、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
  (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地获取政府信息的形式。
  法律、法规、规章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内容、形式、期限有专门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七条各部门应当根据主动公开的内容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第八条监督措施。
  (一)群众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或网上投诉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内部监督。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奖惩。把主动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政府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九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完善和规范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依申请公开是指政府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不必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程序向申请人公开政府信息。
  第四条依申请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依申请不予公开内容: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信息;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损害的信息;  
  (四)本行政机关的内部信息及内部公文;  
  (五)本行政机关内部研究、讨论或审议过程中的信息;  
  (六)与本行政机关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妨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可能危及他人人身权利的信息;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除外; 
  (七)需要政府部门加工、整理方能提供的信息;  
  (八)可能会被申请人用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信息;  
  (九)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六条依申请公开程序。
  (一)申请意见的提出。 
  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需要获取政府信息的,向本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所需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查询、获取有关自身的注册登记等方面情况的政府信息,申请人可以凭有效证明,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通过采用网上认定身份的技术,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获取有关自身情况的政府信息。 
  (二)申请意见的审核与受理。  
  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收到的申请应进行审核,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申请形式、内容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机关掌握范围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形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允许申请人当场补正。
  (三)申请意见的处理。 
  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受理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1.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范围,并能够当场予以提供的,应予以提供;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或者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行政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应当给予指引,告知申请人检索、查阅的途径、方法,或者采取其他适当方式帮助申请人获取有关政府信息;
  4.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由上级行政机关形成并已经公开的,在本机关所掌握的范围内应予以提供;
  5.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6.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认为申请公开的内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意见;第三方不同意的,不得公开,并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四)禁止行为。  
  1.答复申请人不得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有偿服务的形式提供;
  2.不得通过与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指导等关系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有偿或者变相有偿的形式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信息。
  (五)期限。 
  1.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能够当场做出处理的,应当当场做出处理;不能当场做出处理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2.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3.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七条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应申请人的要求,政府机关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 
  第八条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依申请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按规定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适时或者不相关的,有权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及时更改。被申请的部门或单位无权更改的,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条监督措施。
  (一)群众监督。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或网上投诉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内部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对凡应该公开而没有公开,以及公开内容不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奖惩。把依申请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政府机关年终考核的一项内容,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依法应当公开政府信息的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实行“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和“涉密的不公开、公开的不涉密”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密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下列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一)已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并仍在保密期限内的政府信息;
  (二)虽已满保密期限,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政府信息;
  (三)虽未标注国家秘密标志,但属于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四)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五)标有“内部资料”和“注意保存”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第七条下列政府信息可以公开:
  (一)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政府信息;
  (二)属于国家秘密并在保密期限内但已提前解密的政府信息;
  (三)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政府信息。
  第八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承办人拟定意见、分管负责人审查、主要负责人批准三个层次进行。
  第九条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过程中,出现有争议和不明确事项是否涉密时,应送市保密工作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条不依法履行保密审查职责,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涉嫌泄密的,应当及时向保密工作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所应担负的责任。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工作,由上一级行政机关、主管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根据职责权限组织实施。
  第五条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戒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各项制度不落实,造成政府信息公开流于形式的; 
  (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真实,公开事项不全面,应当公开的事项没有按要求时限公开,造成不良影响、不良后果的;  
  (三)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不及时更新主动公开内容的; 
  (四)不提供或者不及时更新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提供或者隐瞒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造成一定后果的;  
  (六)在依申请公开工作中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七)未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或未执行保密审查程序而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一定后果的; 
  (八)违反有关规定乱收费的;  
  (九)对存在问题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
  (一)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造成一定损失的,对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批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做出书面检查,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有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核对象主要是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部门或单位。
  第五条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领导。是否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是否明确有领导主管、专人负责。 
  (二)制度规范化建设。是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制度;是否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是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是否具体、全面;是否在政府门户网站和相关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公布;是否及时更新。  
  (四)公开内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是否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要求;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具体全面、符合实际。 
  (五)公开方式和程序。是否设置信息公开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是否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公开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申请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是否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是否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是否发生因政府信息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群众投诉。 
  (六)监督和保障。是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是否按时编制、公布年度工作报告;是否依法实施责任追究;是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第六条考核形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有关资料、现场查看、社会评议等。
  第七条考核方法包括日常检查、半年抽查、年终考核。
  第八条考核结果评定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对于考核评定优秀的行政机关,由政府予以表彰;对于考核评定为差的行政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九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规范协调各相关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市政府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领导小组。市政府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保密局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第三条各成员单位具体分工如下:
(一)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维护和更新市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编制《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会同市保密局共同审核确定拟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
  (二)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协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维护和更新市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负责向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传信息的工作人员的操作培训。
  (三)市保密局负责会同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共同审核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
  (四)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获取政府信息而提出的申请,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或单位作出答复;编制《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相关工作;汇总上报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协同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和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对各相关单位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责任部门或单位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并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的部门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需要,随时确定信息报送的范围及主要内容,指导各部门或单位报送相关信息。
第五条对报送的政府信息,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市保密局和具体报送的部门或单位共同审核确定其公开属性。审核完毕后,重大信息提请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批准,一般信息提请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审核批准。
第六条审核批准后,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信息编入《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存档。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应依法登记受理,并及时转告有关部门或单位。
第八条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会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市保密局共同审核确定依申请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属性。审核完毕后,重大信息提请市政府秘书长审核批准,一般信息提请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审核批准。
第九条审核批准后,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第十条各有关部门或单位违反本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监察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及时、准确报送政府信息的;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各县区政府可参照执行。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对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规范举报调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各级监察机关或者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第三条举报人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举报的调查处理应当遵循依法处理、实事求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惩防结合、纠建并举及维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举报内容主要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它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六条举报人可采用来信、来访、电话、电函、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举报投诉。各部门或单位须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举报信箱和监督电话,并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各级监察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部门的上级行政机关具体负责举报的受理、登记、调查、督办、答复工作;涉及泄密的举报由同级保密部门受理。
  第八条举报投诉受理部门应对举报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有以下情形的,不予受理。
  (一)举报内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职责范围的; 
  (二)没有明确的被举报人或者举报人无法查找的;  
  (三)就同一事项已经向有关机关举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有关机关在规定时间内尚未作出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不予受理裁定的;
  (四)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对同一举报事项已经作出处理决定的; 
  (五)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违法行为举报受理范围的其它情形。  
  第九条举报人举报政府信息公开违法行为,应当提供以下主要内容:
  (一)举报人的姓名或名称、通信地址; 
  (二)被举报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的事实及其有关证据;  
  (三)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提供联系方式。  
  第十条对投诉举报件的处理参照纪检监察信访件办理程序进行处理。受理举报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及时、准确地作出直接办理、转交办理和督促办理的处理意见。直接办理举报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可延长15个工作日,并告知举报人。办理有关转交办理的举报事项,办理机关应当自收到交办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调查处理结论,并将处理结果报交办机关。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结的,经交办机关同意后,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凡被投诉举报违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定的部门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一经查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对举报人保密,确保举报人的安全。对泄密者给予行政处分,对泄密造成重大影响的移送保密部门、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五条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在每年2月1日前,报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编制《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在每年2月底前在市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布。
  第六条本制度由菏泽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七条各县区政府可参照执行。
  第八条本制度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海油字〔2005〕56号


关于印发《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理顺工作关系,规范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和严肃调查处理海洋石油事故,现将《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 二○○五年六月二十日

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指导意见

  为规范海洋石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保证事故报告及时准确和调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安全生产法》、《企业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洋石油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事故范围

  海洋石油事故是指在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及油田废弃等作业中油(气)田生产设施、海上石油作业平台、工程船舶(物探船、铺管船、酸化压裂船、固井船、起重船等)、专用船舶(守护船、供应船、运输船等)、专用飞机及陆岸油(气)终端等发生的下列事故:

  1.井喷失控;

  2.火灾与爆炸;

  3.平台遇险(包括平台失控漂移、拖航遇险、被碰撞或翻沉);

  4.飞机失事;

  5.船舶海损(包括碰撞、搁浅、触礁、翻沉、断损);

  6.油(气)生产设施与管线破损(包括单点系泊、电气管线、海底油气管线的破损、泄漏、断裂);

  7.有毒、有害物质、气体泄漏或遗散;

  8.急性中毒;

  9.潜水作业事故;

  10.大型溢油事故(溢油量大于一百吨);

  11.其他人员伤亡事故,如机械伤害、人员落水等。

  二、事故分级

  海洋石油事故按级别划分为无人员伤亡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一)无人员伤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且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万元的事故。

  (二)轻伤事故: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生产安全事故,且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万元的事故。

  (三)重伤事故:有重伤而无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且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万元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一次死亡1至2人的生产安全事故,且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万元的事故。

(五)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至9人,且直接经济损失不足5000万元的事故。

  (六)特大事故:一次死亡10至2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尚不足1亿元的事故。

  (七)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或者性质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事故。

  三、事故报告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作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

  (二)作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一般事故及以上的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有关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以下简称海油办)相关分部的地区监督处(以下简称监督处)。

  (三)监督处接到一般事故及以上的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上报海油办相关分部。海油办相关分部接到重大事故及以上的事故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于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事故按重、特大事故要求上报。

  (四)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3.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五)有关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四、事故调查

  除飞机失事、船舶海损、放射性物质遗散和大型溢油事故等非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由民航等有关部门负责调查处理外,其他海洋石油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以下要求进行调查处理:

  (一)无人员伤亡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作业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对于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上述事故,海油办相关的分部或监督处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由海油办相关分部或委托监督处牵头组织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会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特大事故,由海油办牵头组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会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特别重大事故,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处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六)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按照伤亡事故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七)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调阅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五、事故处理

(一)海油办相关分部及监督处对作业单位、企业负责组织调查的事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一般事故的调查报告,征得海油办同意后,由海油办相关的分部下达结案通知;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调查报告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复;特别重大事故的批复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故报告经批复后,有关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作业单位、企业等有关单位负责落实。

  (四)事故处理应当于90日内批复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事故处理批复结案后,应当按规定公布处理结果。

  六、其他事项

 (一)海洋石油事故由海油办各分部负责统计,并按有关规定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不纳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范围。

  (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