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对现有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清理检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10:36:19  浏览:823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现有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清理检查的通知

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对现有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清理检查的通知

建住房函[2003]26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加强对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监管,规范住房置业担保行为,防范和化解住房置业担保风险,决定对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方式和程序

  1、各地要以《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建住房[2000]108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各项要求为标准,进行清理检查工作。

  检查采取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自检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组织复检、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实地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应按照检查要求认真进行自检,边自检边整改。2003年12月10日前写出自检及整改报告报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和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并准备备查资料。同时,认真填报建设部下发的住房置业担保统计报表,统计时间截止到2003年11月底。

  3、在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自检的基础上,针对各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2003年12月底前,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会同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对本地区内所有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复检,并于2004年1月15日前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并附本地区内所有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统计报表。

  4、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复检的基础上,2004年1季度,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将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分片、分组对部分住房置业担保机构进行实地抽检。

  二、检查的重点内容

  1、住房置业担保机构是否按规定报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批准设立后是否报建设部备案;一个城市是否设立两家以上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县及县级市是否设立了住房置业担保机构。

  2、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实有资本是否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实有资本组成是否以政府预算资助、资产划拨为主;实有资本中是否有一定比例的货币资本;住房公积金中心是否出资。

  3、是否建立担保风险基金,担保风险基金提取比例和提取总额;担保风险基金是否专户存储,有无挪用风险基金的情况。

  4、是否有强制要求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接受住房置业担保,或有关单位强制要求担保机构提供住房置业担保的行为;是否有经营财政信用业务、金融业务的行为;是否有从事住房置业担保外的其他担保的行为;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余额,是否超过其实有资本的30倍;是否有非住房置业担保机构擅自开展住房置业担保业务的情况。

    5、担保贷款违约情况,包括逾期户数、逾期金额、累计代偿户数、累计代偿金额以及累计最终赔付金额的情况。

  6、累计总收入及累计担保收入情况,累计总支出及担保费支出情况。

  7、担保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是否与被担保人、贷款人签订了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是否有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管理人员;是否及时、准确地填报建设部下发的住房置业担保统计报表。

  三、整改要求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担保机构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要督促本地区担保机构及时整改,并在复检中重点检查,建设部、人民银行在抽检中将重点抽检。

  对下列情况,担保机构应当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改,符合《办法》的要求及有关规定:

  1、实有资本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或实有资本中货币资本过低的(货币资本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2、担保机构经营财政信用业务、金融业务的,或从事住房置业担保外的其他担保行为的;

  3、未建立担保风险基金,或担保风险基金提取比例和提取总额太低的(在有关规定未明确之前,可暂按担保收入的30%或担保额的1%提取或补足风险基金);

  4、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贷款余额,已超过其实有资本30倍的;

  5、担保贷款违约情况(包括逾期、呆帐情况)严重,担保机构代偿数额较大或比例较高的;

  6、未及时、准确地填报建设部下发的住房置业担保统计报表的。

  四、检查结果处理

  1、对不能在今年年底整改完成的担保机构,给予警示、暂停新增担保业务的处理。对未按《办法》要求设立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有关部门应加紧清理,各商业银行和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与之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业务。

  2、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房地局要会同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将检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向当地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通报。

  3、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应将住房置业担保机构信用档案纳入建设部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之中,并将住房置业担保机构信用档案有关情况及时报建设部。此次全面检查的情况要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离、退休基金统筹试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离、退休基金统筹试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劳动人事厅制定的《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离、退休基金统筹试行办法》发给你们试行。长春、吉林两市可先在一、两个行业中试行。
实行退休基金统筹,是对劳动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复杂,政策性强,在试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并要加强领导,稳妥进行。试行中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请你们及时告省劳动人事厅。

吉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离、退休基金统筹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退休职工生活,克服企业职工退休金由单位支付,负担畸轻畸重的弊端,充分发挥社会保险金的调剂职能作用,发展生产和保持社会安定,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铁路、邮电除外)和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包括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的集体职工以及合同制职工)都参加退休基金统筹。
第三条 管理机构和经费
1.省政府委托省劳动人事厅设立退休基金统筹办公室,负责全省离退休基金的统筹工作;在机构成立之前,暂由省劳动人事厅保险福利处代行其职责。
2.各市地、州、县(市县)都要建立社会统筹机构,负责本地区离退休基金的统筹工作;其机构名称由市、县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3.市、地、州、县(市、区)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县(市、区)配专职工作人员三至五人,市、地、州配专职工作人员三至七人。
4.各级社会统筹机构是同级劳动人事部门的事业单位,所需经费要编制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从统筹的离退休金中解决,开办经费可从地方财政事业费中垫支,以后从统筹的离退休基金中抵补。
第四条 统筹项目
1.离退休费(含退职人员按月领取的退职生活费)。
2.副食品价格补贴
3.粮煤补贴。
4.离退休、退职人员生活补贴费。
5.冬季取暖补贴。
第五条 统筹以后,离退休职工与单位的关系不变,学习、生活、医疗和除统筹项目外的福利待遇仍由原单位管理。离退休基金的提取、上缴、发放,均由各单位的劳动工资和财务部门负责,按月向社会统筹机构申请拨款,社会统筹机构需于三日内审核并拨款给企业。
第六条 统筹基金的提取,根据统筹项目的需要,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可按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也可一部分按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一部分按退休人数计提;提取的比例可一年一定或几年一定,到期调整。具体办法由市、地、州、县
劳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省劳动人事厅和财政厅备案。
提取的离退休金,企业在税前提取、营业外列支,事业单位在事业费中列支。
第七条 为保证按时发放离退休金,开始统筹时,凡参加统筹的单位都要预交一月的离退休基金,以后均在每月十日前按规定向当地社会统筹机构如数交纳,以便周转,上月预提,下月发放。对应交纳的统筹基金,社会统筹机构可委托当地工商银行采用信托业务收款委托书方式收款(
没有工商银行的可委托农业银行办理),具体办法比照省工商银行(84)吉工银信字17号文件边理。逾期不交的,按日罚交千分之五的滞纳金。滞纳金转入退休基金,滞纳金不得在营业外支出列支,应由自有基金开支。
退休基金不征税和附加费。
第八条 各市、地、州社会统筹机构可在当地工商银行信托公司开立“社会统筹基金”信托专户,各县的社会统筹机构可在县工商银行开列“社会统筹基金”存款专户,将其统筹的基金全部存入银行,由银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存入银行的利息,在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前,暂按省劳动
人事厅、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吉劳人险字(1985)1号文件规定办理。存款的利息全部转入退休基金。
第九条 离退休基金的发放工作由离退休职工原单位负责。为作好退休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各级社会统筹机构均要建立专门的会计、统计制度,并建立退休基金手册。各单位每月应缴应发的退休费用,按照余额上缴、差额拨付的办法,由各级社会统筹机构核实并记入登记手册,单
位凭核定的金额按期到银行缴纳和领取,按时发给退休人员。
第十条 各县(市)社会统筹机构应在每月征集的统筹退休基金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五作为积累金,积累金的百分之八十留市、县统筹机构掌握调剂,百分之十上缴市、地、州掌握调剂,百分之十上缴省社会统筹机构掌握调剂。
退休基金的使用,要接受财政、银行、工会的监督。
第十一条 离退休、退职的审批手续,参加退休基金统筹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需要提前退休的,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当地社会统筹机构审批。参加统筹的单位如发生关、停、并、分时,对离退休、退职人员划分管理,由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二条 离退休基金的统筹工作比较复杂,市、县(区)统筹确有困难的也可先按行业统筹,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市、县(区)统筹。
第十三条 现由民政部门管理和支付退休金的,暂不参加统筹,继续由民政部门负责支付。
对退休人员的医疗费、丧葬补助费及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和救济费等项目,可暂不实行统筹。凡未列入统筹的项目,仍按现定由原单位负责支付。
第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各级劳动人事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实施。市、地、州、县(区)劳动人事部门可根据本试行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六年六月一日起开始试行,本试行办法如与国家有关规定抵触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试行办法由吉林省劳动人事厅负责解释。



1986年5月8日

关于印发我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我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海府〔2011〕14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口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海口市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违法行政或消极应诉等行为导致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的,其过错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包括:

  (一)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

  (二)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人民法院依法变更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依法决定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或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五)人民法院依法责令行政机关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价款的;

  (六)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要求行政机关赔偿或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经依法确认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赔偿的;

  (七)其他依法认定为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的。

  第四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配合政府法制机构和监察机关做好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的相关工作。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按照职责分工和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政府法制机构和监察机关协调做好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第六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的对象是行政诉讼败诉案件中的涉诉单位及其相关工作人员。

  以市、区人民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具体履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作为涉诉部门依法承担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

  第七条 建立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制度和行政应诉案件报告制度。

  案件败诉的,涉诉行政机关应在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交《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复印件以及相关材料。市、区人民政府作为被告的,由以市、区人民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涉诉部门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交《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复印件以及相关材料。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应包括案件基本情况、败诉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内容。

  各级行政机关应于每年年底将本机关该年度涉诉行政案件的宗数、案号、案由等情况报送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收到《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以及已生效行政诉讼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如发现有符合本办法规定需要调查追究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相应的行政机关或涉诉部门,并听取相应行政机关或涉诉部门意见。确有符合本办法规定追究过错责任情形的,应在听取意见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移送调查函》,移送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第九条 监察机关收到政府法制机构移送的材料后,应当根据职责进行调查,综合考虑案件危害结果和过错情节等因素,按照本办法认定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分析报告》不能直接作为监察机关认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责任的依据。

  第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的,追究其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

  (一)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的;

  (四)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五)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六)滥用职权的;

  (七)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明显错误的;

  (八)涉诉部门消极应诉,不积极主动配合法制部门做好应诉工作,不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应诉材料的;

  (九)涉诉部门不主动出庭应诉或出庭后不充分履行代理人职责的;

  (十)依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

  (十一)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十一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行为非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主观原因所导致,并经审慎履行职责依然不能避免、不能克服和不能消除的,工作人员不承担过错责任。

  第十二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行为的实施主体与名义主体不一致的,追究实际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行为的实施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根据各自过错程度分别追究其过错责任。

  第十三条 对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

  (一)书面告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方式。追究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的,应同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追究行政首长及其他责任人的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

  第十四条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依法给予问责;

  (四)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五条 应予追究垂直管理部门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的,监察机关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六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其责任:

  (一)同一年度内发生两起以上(含两起)应追究过错责任的;

  (二)转移、销毁有关证据,弄虚作假或以其他方法阻碍、干扰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调查、追究的;

  (三)打击、报复行政案件当事人的;

  (四)因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其他恶劣影响的;

  (五)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失职渎职等行为的;

  (六)其他应当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十七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其责任: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过错责任的情形。

  第十八条 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过错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其责任:

  (一)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

  (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诉讼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员主动发现具体行政行为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三)因法定技术鉴定部门鉴定结论错误直接导致行政败诉的;

  (四)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已被其他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的;

  (五)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九条 各级行政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实施赔偿后,应当依法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二十条 行政复议案件中对被申请人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机构会同监察机关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自行失效。本办法施行之前的过错行为导致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的,其过错责任追究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